黃江熱處理的進步是產品創新的基礎。利用熱處理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力,引領新產品的開發是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的重要途徑。例如超高強度鋼發展的過程及其應用於飛機起落架和大功率液力耦合器取得的效果;通過熱處理提高模具壽命促進了高速冷鐓機的發展;納米蜂窩狀Zr2O複合塗層降低了耐熱合金葉片溫度成為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的關鍵技術。從目前國家急需的戰略性裝備的研製中也體現出熱處理技術的重要作用。以核電站裝備發展過程為例: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開始應用A508—3鋼製造核電站的大型鍛件。經幾十年的持續研究,通過改進熱處理工藝提高了強度和韌性,於是在新一代核電站設計時將壓力容器的強度指標和低溫韌性指標都提高一個檔次,減小了壓力容器的壁厚,從而可以用同樣大小的鋼錠製造體積更大的容器,適應了100萬以至140萬千瓦級核電裝備的需要。原文由熱處理廠整理。
汽輪機由亞臨界至超臨界至超超臨界的發展與馬氏體耐熱鋼熱處理水平提高密切相關,黃江熱處理說國外經過幾十年研究,在高鉻馬氏體耐熱鋼中添加微量釩铌進一步提高高溫強度,但必須準確掌握淬火溫度和回火溫度,淬火時使Nb、V充分溶解到奧氏體中,淬火回火後獲得回火馬氏體,才能發揮Nb、V延緩碳氮化合物聚集長大的傾向,可以在600℃長期運行的條件下保持足夠的強度,並掌握了直徑達φ1400mm的高中壓轉子熱處理技術,從而使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汽輪機得以問世,使發電的效率提高20%。